【学习感悟】2022年剑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项目——毛雨田
选择暑校的原因对我来说很简单,有如下:一、由剑桥附属医院举办,对未来想要选择出国留学的我有一定参考;二、我希望在大学毕业之前多一点学校之外的经验,了解其他国家的医疗文化背景与前沿知识。所以虽然我不是临床专业也选择了参加本次课程。
一开始课程没开始之前很紧张,因为从未有过全英文授课,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词汇以至于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但开始上课后发现自己居然可以听懂70%以上的内容,除开一部分设备延迟以及口音问题外,其他的专业词汇可以通过猜或者立刻查阅来了解意思,过于专业的词汇老师都会给予解释以帮助理解。当我打消心理压力后,课程也变得好玩了起来。不同于平日课堂的是,同学们整体课堂氛围真的很好,在课间会选择主动提问。让本犹豫要不要发言的我,也果断点了举手。两周的时间真的很快,第一周上课的时候在医院上班,偶尔和晚查房撞在一起,我便开启双声道模式。一边是英语授课,一边是汉语老师与病人的沟通,想想那段时间也是很奇妙。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节关于抗生素的分享课,因为当天下午医院组织的实习生授课中才提到了抗生素在临床中的使用,当天晚上的暑校课程中老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享。课程中不光包含了前沿医学知识,更多的讲到了在英国如何从一名医学生变成专业的医生。比较可惜的是和我的专业不太对口,关于影像技术专业不知道能否在英国就业。还有一点比较在意,老师们更强调从大学开始的英国医学之旅,但大多数的我们已经在国内医学本科就读,可能没有太多时间去重新开始,所以在可行性上略有欠缺。不过最后老师也提到了,如果在国内规培完成,且在英国可以认证,那么也是可以在英国工作的。
令我有点意外的是一直以为国外的医生会相对国内轻松一些,因为病人总数没有国内这么多。但听完老师的分享,在英国做医生同样很辛苦,可能唯一不同的是收入相对高一些。这也是除本身对医学的热爱以外选择学医的理由。
十四天的课程时间真的很短,短到我们对所有的知识都只浅浅的了解了一下便结束了课程;短到我甚至没有记住课程中出现的专有名词的中文意思。但这十四天作为一个开始,在我的学医之旅上埋下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或许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那么在这之前,继续努力吧。
最后我想谢谢各位暑期课程的老师、助教以及一起上课的同学,谢谢有你们我才能有机会参与这次暑期课程,遇到来自天南海北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