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2022年剑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项目——唐卓逸
能在大三的暑期参加本次剑桥大学医学院举办的网上交流课堂,使我受益匪浅。在特殊的疫情时期,一切教育资源显得弥足珍贵。这不仅是一次与英国医生、教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我拓展见识,了解英国全科医学与医学教育的一次宝贵机会。
在这次交流课程中,我们了解到英国医学教育的培养体系,其中全科医生的培训可以用5+2+2来概括,即5年的本科教育、2年的基础培训,3年的全科专业培训。在英国130多所大学中,医学院校占到37所,近年会新增加5所医学院校,带来25%的医学生数量提升。同时也介绍了GCSE,类似于英国的中考,就读医学必须拿到化学在内的三个A。NHS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是英国最重要的医疗保障体系,对标国内的医保,早在1948年已经建立。具有全民覆盖、按需治疗、国家税收支付和免费服务的特点。
此外,全科医学占据了本次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英国,每一万个人需要全职GP 5人,也就是一位全科医生负责两千名患者。有趣的是,英国的全科诊所不提供药品,不提供静脉输液服务,在全科诊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般通过转诊到上级医院,这也是与国内差别最大的地方。同时,英国采取医药分开政策,70%的药师在社区药店工作。英国与中国存在共同的挑战,就是老龄化、医药费用的快速增长、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健康生活方式和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中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GP守门人和双向转诊制度,均质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等,都有利于我国医药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除了全科医学的内容外,教授们还带来了许多special medical care 的内容,例如Achalasia 食道下括约肌弛缓不能,首选Laparoscopic Myotomy with partial fundoplication腹腔镜下肌切开术合并部分眼底折叠术进行治疗等。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深,需要课后再次消化,作为课外知识做些了解也是极好的。
在本次交流课程中,教授们也出了许多名句,例如“Doctors are made not born!”“Doctors are the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people and science!”“Good university links to good hospital!”“ We know what creates health and well being, it's not the healthcare repair shop! ”
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拓展了我的视野,希望带着新的知识,在接下来的医学生生涯中可以不断勉励自己,去成为一个有专业,有情怀的医生。